“品味中国色彩”,色彩学者、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宋建明以“品味”二字体验东方传统色的意蕴和特殊美感。
“非常高兴第二次来到东方传统色的发布现场,一年比一年做得更好。跟去年三亚那次迎接初升的太阳相比,今年更学术,我也看到有更多我称之为‘年轻可敬的后生’进入到这个色彩的团队里,这是一个很好的事,这是茅台作为国家品牌为国讲好中国的色彩故事做出的具体贡献,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在1月5日,“东方华彩·国色天香”2025年度东方传统色发布会现场,宋建明以《品味中国色彩》为主题作了学术分享,结合“色”与“彩”的关联,讲述中华传统五色在各方面展现的色彩美学意境。
他认为,五色与五彩建构起中国特色的审美品味,这个审美品味也建构了中国人诗性的和大自然关联的意识和气质,并表示,未来将继续扛起色彩人的使命,继续品味传统色彩、创造时代时尚。
宋建明分享《品味中国色彩》
品味中国色彩,为什么用“品味”?宋建明解释道,品味是味道的“味”,是审美的意义,与“品位”是两个概念。
作为一个审美者,他认为要用“品味”去体验色彩的意蕴、色彩特殊的美感。站在中国流行色协会和中国美术学院色彩研究中心的立场来说色彩审美,在这样的审美语境里,是品鉴韵味的中国色与中国彩。如何理解它,离不开文化的学养和视觉的记忆。
宋建明谈到,最初能看到的是中国色的五色。这个“五色”对于中国来说是有一个特殊含义,它一定要带到我们的文化。他所在的浙江,有5000年的良渚文化,5000年到7500年之前有河姆渡文化,还有一万年的上山文化。我们从中看到了先民在努力地使用色彩,这个色彩的感知其实是我们的祖先与大自然博弈中的一种能力和资源。
他认为,在这样一个语境下,祖先是怎么来认识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是有一个天玄地黄的概念。因为对于农耕文明来说,那个时间、那方土地和那段历史是非常重要。而在天玄地黄的观念里,就有一个五方古色的系统,来确定跟五行能对应的话语。在这个话语里,就可以知道这是5000年到先秦时期的一个中国人的色彩叙事,在这个色彩叙事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人非常在意的是天地之间的关系,五色与社稷坛的五色土就有一个紧密的关联。中国古人会用春秋两季去祭拜天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古代的皇权系统里同样也有五色,五色就有对应蓝天的青,五方之中的土,黄瓦、红墙、彩带和白色的台基,用这样的五色来建构一个心灵的、理想的、遥远的记忆和象征。
此外,宋建明还提到在五色之外,还有一个很少被关注到的逻辑,也就是五彩的概念。古人说“彩者,多色也”,于是,在这个彩的世界里,是如何集成的色与彩之间的关系,就有了彩绘,彩绘里面就有大量的规制和它的技巧以及与它颜色的配置。
宋建明认为,如果真正追溯“色”,还不足以说明中国的色彩,中国还有另外一个逻辑,也就是“彩”,它的表现是那种绚丽的状态,而“色”是一个非常本质的,可以看到中国放在历史里面所显现出来的玉石、青铜、陶瓷以及各种追溯,而且中国的色彩是随朝代变化而变化。
宋建明还提到关于彩色的脉络,用彩色的方式来叙事更具体的中国色彩的那份故事。古人说“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主要还是要表意,用这个表意来说这番色彩的事情。“如果追溯先秦汉以来的色彩,我们会认为我们的祖先真是了不起。在古代,紫色是很难的,但就在秦代,中国人在这个地球上首先合成人造的紫色,就是中国紫。此后就随着各朝代,中国各种各样的发展,建构了中国诗性表达的体系。”
他认为,在今天,我们的视野可以放得再大一点。“理解色彩,可以用今天色彩学的手段对颜色进行分解,再深入到颜色本体的部分。色度学虽是西方,也可以人类共享,这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但表达心境、表达自己的环境和造物的这种意象是东西方有价值观的不同、方法论的不同,于是可以从我们先人那边总结经验,能够看到古人的诗性、登峰造极的心境,‘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同时,还有一种表述绚烂之极,复归平淡。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
宋建明表示,如何品味传统色彩、创造时代时尚,是色彩人的使命。
综合整理:思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