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刘英奎
5月7日,以“中国品牌 强国有我”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系列活动在京举行。
本次活动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中国品牌》杂志、中国品牌网主办,《中国品牌》杂志社·中国品牌研究院承办,中国网、凤凰网、搜狐网战略合作,根据新冠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的论坛系列活动采取线上方式举行。
活动上,中国品牌杂志、中国品牌网特别策划推出一档高端对话节目《中国品牌 强国有我》。该节目由中品视频出品,旨在与中国品牌的探索者、践行者、创新者碰撞智慧,为助力“强化品牌意识、推动品牌强国”,持续探讨、梳理发展的“时代之略、远鉴之路”。
在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主题的第2期《中国品牌 强国有我》节目中,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刘英奎先生、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项煌妹女士、稻香村食品集团总裁周广军先生,就上述主题展开了深度探讨和研究。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刘英奎先生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带来企业发展“大机遇”,需以创新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上继续对外开放。
以下为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刘英奎先生观点:
从左到右:稻香村食品总裁周广军先生、阿里巴巴副总裁项煌妹女士、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刘英奎先生、《中国品牌》杂志社·中国品牌特约主持人谢俊女士
品牌迎来新机遇
建立统一大市场和前些年我们国家提出的要打造国际化的、市场化以及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或者说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一脉相承的,应该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应该在全国得到统一的实施,这套法律体系应该在执行力度上应该得到加强。
市场化我是这么理解的。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的配置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其中包括要素的自由流动、市场规则的透明度、市场规则的公平性,就是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应该一视同仁。
市场自由竞争,就很容易形成垄断,垄断之后很可能垄断企业对消费者利益就造成伤害。因此政府的监管作用、调节作用不可缺少。
要建立国际国内双循环的这种新格局,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讲就意味着走出去、引进来,同时并举。
按照我的理解,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着众多的机遇,一方面是大时代赋予的机遇,比如说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机遇,新产业、新技术、新的业态不断的涌现,因此让品牌有了雄厚的产业的技术的产品的基础。
同时,统一市场的建立也提供了一些新的机遇。首先就是这么一个巨型的统一的中国大市场,使这一些区域性的品牌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低成本的低障碍的,甚至无障碍的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传播推广,因此指产品的销售的数量、市场的规模,会迅速地扩大,我觉得这是市场的机遇。
第二就是营商环境优化的机遇。近几年,我们国家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断的加深加大,根据世界银行连续多年的测评,中国营商环境从10年以前的90多位世界排名到目前已经前进到30位左右。
每年推出的中国营商环境调查报告,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不断地提升,制度成本再进一步地降低,政府的服务效率有大幅度地提高。
创新是重要推动力
[b]
[/b]
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为企业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发展机遇,应该着力点在于创新,创新体现在方方加大研发力度,进行产品创新,好的企业在研发投入非常大。
比如,一些跨国企业、国内的领先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都在10%以上,甚至能高达20%到30%。比如说华为、中兴等等这样的一些企业,当然根据不同行业它研发投入,从总体上来讲,传统产业,研发投入相对少一些,在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一般超过10%。
传统产业也有一些高力度大投入。比如,平谷一家小提琴企业,它的研发投入30%以上,它的产品在世界上占有率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
比如,山东一家柳编企业,他说科技含量也不高,但是它的研发投入也能达到30%,聘请了比如说意大利的设计师来设计圣诞礼物,每年圣诞节之前设计的圣诞礼物投放市场,结果畅销一空。
我觉得,首先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其次,企业应该加大这种市场的创新。
一般的来说,企业市场拓展都要经历几个阶段,首先是一个区域性的品牌,然后再迈向全国,成为一个全国品牌,逐渐走向其他国家。因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感觉咱们一些区域性的品牌,应该借这个机遇,进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等等,然后逐渐走向全国,再走向世界。
再次是,文化创新,品牌企业一般都有丰富的文化,有多种多样,有的是传统文化,有的是乡土特色文化,还有的借用的外来的一些洋文化。
企业应该加大这种对文化的挖掘,首先就是对于自己的企业文化进行梳理,然后深度挖掘它的内涵。要把文化这种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来加以经营。第三,要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媒体来对自己的品牌啊文化加强宣传广播,让世界都为之知名。
要有国际化思维
我感觉中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市场空间,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它单纯的开拓国内市场是不够的,应该走向国际市场全球化来发展。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国际国内市场它是联通的,人家的产品进入你的国内市场,你不走出去的话,相当于被动挨打。另外从规模经济效益讲,在国内发展,又占领国际市场,这样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但企业走国际化,也是比较困难,要经历很多的挫折、困难、风险,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感觉要走开放之路,国际化之路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着力。
第一、要具有国际化的思维。任何企业它从国内走向国际,都是比较陌生,冲破这种陌生,打破这种藩篱的比较好的方法,就是首先在理念上让别人接受你提倡共享、合作、互利的理念。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非常好的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的理念,合作共赢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要熟悉接受适应应用国际规则。初期企业走出去,要接受国际市场的一些规则,尤其是一些标准,一些品牌只是使用自己国家的标准,然后这种得不到其他国家的消费者的认可,到哪个市场销售,就应该适应当地市场的一些标准。
第三、应该培养一些国际化的人才。任何事业的发展,品牌的建设离不开国际化人才,熟悉国际规则,比如熟悉国际市场营销方式、渠道,国外消费者的偏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还要合规。因为国际化经营过程当中面临着各种风险,企业要适应要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要注意建立自己的预警体系,做好预警方案,发现一些风险如何处理。如果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地寻求我们国家驻外的一些使领馆、外交部、商务部,包括中国贸促会都有国外的代表处,积极寻求他们的帮助,同时寻求法律人士的帮助。
困境中善其身
当前是百年未遇大变局,一方面中国企业的发展,品牌的发展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同时也有许多新的挑战。
比如说从国际的角度来看,首先,全球性的疫情造成了供应链产业链的受阻,甚至中断。
其次,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像当前的俄乌战争造成了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的一些重大变化,有些企业可能就面临着一些风险。
再次,一些国际竞争方面的风险,尤其是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他们有的逐渐克服了这种疫情的影响,经济快速的恢复会在许多领域与我们国家的一些传统产业形成比较激烈的竞争。
因此,企业发展、国际化发展、品牌发展都会面临着许多的困难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呢?首先企业还需要苦练内功,包括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标准、培育自己的企业的文化的内涵等等,让自己的产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如果你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那是不怕竞争的。
达则兼济天下,贫则独善其身。困难困境当中我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是最重要的。
2022中国品牌日·我为中国品牌代言
咱们国家近些年经济迅猛发展,也培育出许多优秀的品牌,再加上过去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一些一流的品牌,就身边来讲,这两位企业家他们的企业本身和企业产品都是优秀的一流的品牌。
但是我今天要重点的推荐一个品牌,就是华为。它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