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推乡村振兴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2012年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快速进步,支撑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充分体现了科技助推乡村振兴。根据《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显示,到2023年底,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数字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更加有力支撑。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1.9亿,5G网络基本实现乡镇级以上区域和有条件的行政村覆盖,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26.5%,全国具备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基本全覆盖。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稳步提高,乡村数字普惠服务不断深化,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持续提升,数字乡村试点成效更加凸显。此外,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支持,例如无人机在农田监测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这些科技手段的引入,不仅加速了农村信息化建设,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然而,科技助推乡村振兴并非只限于数字化,更体现在智慧农业的全面推进。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大量乡村实现了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智能化设备的使用率明显提升。智能化种植、养殖等一系列农业生产环节的改进,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为农民创造了更多增收机会。此外,随着5G技术的普及,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服务也进入了更多农村地区,进一步拉近了城乡发展差距。综合来看,科技的全面渗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多方位的支持,使得传统农村焕发出勃勃生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最为突出的短板之一在于创新基础的不足。虽然政府一直在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但尚未实现强度与稳定性的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创新环境和氛围的形成相对滞后。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动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但目前涉农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它们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巨大压力,难以在科技创新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如何激发企业的创新激情,使其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领军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产学研协同机制的不健全成为一大制约因素。市场导向不足,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如何打破产学研之间的壁垒,实现更加紧密的合作,以加速科技成果的应用,也是当前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金融和中介机构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它们的嵌入程度并不深,集聚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如何引导金融机构更深度参与,促使中介机构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以推动农业科技的集聚效应,同样是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