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近400辆客车生产,产值近3亿元,跻身行业前七名。
这家位于贵阳经开区的企业,在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缘何还能取得新突破?该公司运营总监李洪达认为,这得益于公司围绕降本增效进一步发力“智造”、不断挖掘拓展国内市场。
在奇瑞万达总装车间,每条生产线旁都有一台一米多高的显示屏,这台叫做呼叫系统的设备,连接了奇瑞万达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当生产现场遇到问题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呼叫系统,便可将信息及时、精准地传达给解决问题的相关人员。
“以前,奇瑞万达的大数据平台主要用于办公管理,且信息系统之间没有打通,当生产遇到问题时,需要逐一打电话通知相关人员,有时不一定能够及时联系到人,等待时间久,问题解决速度慢,信息化没有真正赋能生产制造。”总装车间一名技术人员说。
如今,借助呼叫台等终端设备,奇瑞万达将信息化应用从办公管理延伸和下沉到生产一线,在提升生产效率、实现高效管理的同时,也进一步确保了产品质量。接下来,奇瑞万达计划在全公司的40多个班组全部装上呼叫系统。
“呼叫系统是我们借力大数据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其中一个布局。”据李洪达介绍,在转型过程中,奇瑞万达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促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管理、高效化检测,不断强管理、扩产能、提质量,促进生产提质增效降本。
除了用大数据赋能生产,目前,奇瑞万达的物流、采购、销售等数据已全部上“云”,为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以销售数据为例,奇瑞万达通过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不断分析市场需求变化及趋势,倒逼产品创新升级。
作为贵州客车制造龙头企业,奇瑞万达不仅加快推动管理信息化,还借助贵阳实施“千企改造”工程的契机,加快促进生产自动化。奇瑞万达工艺工程部部长边东生坦言,由于客车订单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特点,客户多是“按需点单”,相比能批量生产的产品而言,客车制造要实现智能智造的难度更大,成本也更高。“奇瑞万达的行动表明,加快打造‘智造’工厂,是打造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客车制造企业的必然选择。”边东生说。
今年,奇瑞万达计划投入2000余万元,对焊装车间进行整体提升改造,提升焊装车间生产质效。目前,改造方案已制定完成。“客车的焊接工作基本是在焊装车间完成,生产不同型号车辆所需的设备不同,产品型号一换,生产设备也要跟着换,每换一次设备,就要耽搁三四个小时,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质量稳定性也受影响。”边东生道出了升级焊装车间的原因。
在此次焊装车间提升改造中,奇瑞万达计划引入智能机器人、激光切割设备等先进自动化设备,打造能同时满足所有车辆焊接需求的一体化车间。以用于下料环节的激光切割设备为例,该自动化设备可使下料更加准确、高效,从源头强化产品质量管控。焊装车间改造完成后,可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以前,80人10小时只能完成8台客车骨架焊接,车间改造完成后,在人员减少60%的前提下,1小时便可完成1台客车骨架的焊接。
随着“智造”布局不断深化,奇瑞万达客车制造效率不断提升,一台客车的生产周期从之前的40天缩减到了目前的35天,焊装车间改造完成后,周期将进一步缩短到30天内,让奇瑞万达具备年产三万台客车的能力。生产质效的提升,研发力度的加大,为奇瑞万达抢抓市场先机、巩固市场份额增添了底气。
“我们将立足贵州,不断拓展国内市场,并围绕国际市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审时度势、瞄准新机,为取得更大发展成绩打好基础、作好准备。”李洪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