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算是一种分散式运算的架构,将应用程序、数据资料与服务的运算,由网络中心节点移往网络逻辑上的边缘节点来处理。边缘计算将原本完全由中心节点处理的大型服务加以分解,切割成更小与更容易管理的部分,分散到边缘节点去处理,而边缘节点更接近于用户终端装置,加快了资料的处理与传送速度,减少延迟。除降低延迟之外,边缘计算可以通过在本地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减少对云端资源的依赖,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此外,由于数据在本地处理,不需要频繁地上传和下载,也节省了网络带宽。边缘计算可以在本地进行,而不需要将大量数据发送到云端。这不仅可以加快数据处理速度,也可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并且,边缘计算将数据处理任务分散在多个边缘节点上,即使某个节点受到攻击,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由于数据在本地处理,也不需要考虑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边缘计算最初被称为移动边缘计算(MEC,Mobile Edge Computing),2017年,MEC的定义被修正为“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而直到今天,由于实际的应用场景在很多情况下还不明确,“边缘”的完整定义依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这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边缘计算的发展还处在初期。在2019年以前,边缘计算人如其名,一直处在“边缘”位置,不温不火。2019年6月17日,工信部发布4张5G牌照,标志5G商用的开始,中国进入5G时代,边缘计算也正式迎来了风口。5G具有高带宽、低时延、高稳定、可扩展四大优势,结合开头所讲边缘计算四大优势——低时延、节省带宽、本地计算、安全性高,二者的组合可以说是如虎添翼。5G成为边缘计算技术在各垂直领域测试和验证的关键支撑。目前,边缘计算应用场景已拓展至各个领域,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石油化工、工业制造、智慧电力等。根据亿欧智库调研,2021年我国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27.9亿元,其中边缘硬件市场规模为281.7亿元,边缘软件与服务市场规模达146.2亿元,2021—2025年中国边缘计算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年复合增速达到46.81%,2025年边缘计算市场整体规模达1987.68亿元,增长空间广阔。边缘计算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云服务商和硬件设备厂商。云服务商提供边缘计算平台和应用软件,例如百度、阿里、腾讯等;硬件设备厂商提供边缘服务器、边缘网关、边缘控制器和边缘AI芯片等,代表企业包括华为、中兴通讯、浪潮等。中游主要包括电信运营商、边缘计算运营和管理的服务提供商。下游主要包括行业垂直系统集成商、产业链综合服务商、边缘计算专家等系统集成商。此外,还有多个产业联盟等核心研究机构,在边缘计算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之前所说,边缘计算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且参与者众多。不同类型的厂商从自己本身的强项出发,向边缘计算产业链靠拢。而边缘计算还不够成熟的落地应用导致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分工还不够清晰,就难免会产生一些重合业务的竞争。不过,长远来看,随着边缘计算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厂商会更聚焦于自己的优势点,整个产业链条分工也会更加明确,运转更加高效,最终形成生态。边缘计算凭借其低时延、节省带宽、本地计算、安全性高的特性,弥补了传统云计算中心的不足。随着技术的进步,边缘计算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走向舞台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