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商职业学院"榜样引领·青春领航"校友系列活动首期于近日举行,活动以“追光而行·向新成长”为主题,特邀2018届护理专业优秀毕业生、贵州省职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刘季蓉重返母校,与在校师生分享职业成长经验。学校就业服务中心现场授予刘季蓉"校友就业指导师"聘书,正式开启校友反哺母校、助力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这份聘书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我将尽己所能为学弟学妹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接过聘书的刘季蓉深情回顾了在母校的求学时光。作为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培养的优秀护理人才代表,刘季蓉始终记得求学期间的三重护航:大健康学院院长段亚平牵头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让包括他在内的学子们能精准对接三甲医院优质实习岗位;学生发展中心领衔的导师团通过模拟问诊、技能擂台赛等实战化训练,强化临床应变能力;就业服务中心更从简历优化到面试辅导全程跟踪,甚至在省级护理技能大赛前组织专家进行三轮特训。正是这种"校企协同、精准育人"培养模式,为他的职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b]
[/b]
毕业后七年间,这位曾经的技能竞赛选手从普通护士成长为贵州省职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学组长,先后参与援鄂、援沪等重大抗疫任务,获省级以上荣誉表彰多项、地市级专业技能竞赛奖项若干,并赴华西医院呼吸科深造,成为贵州省护理领域的青年先锋。
“每次穿上白衣,耳边总会回响母校老师强调的‘慎独精神’。”分享会上,刘季蓉通过护理案例沙盘推演,向师生们展示专业精进的要义。当大屏幕呈现某次重症监护中的体位管理案例时,他指着画面中精准到厘米的操作轨迹说:"走到患者床旁,近点,再近一点——这是我们护理人丈量初心的标尺。"
当有学生问及特殊时期的工作体验,刘季蓉轻点屏幕切换至布满压痕的笑脸照片:"那些日子教会我们,护理既是科学更是艺术。就像护理前辈们倡导的‘叙事护理’理念,即便面对失语患者,通过体温计传递的掌心温度也能成为沟通媒介。"话音未落,会场已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白衣执甲,燕帽承责,这份跨越时空的南丁格尔精神传承,在专业话语体系重构中愈发闪耀。
针对护理学子关注的职业规划问题,刘季蓉以“锚定目标、阶梯成长”为主线展开分析。他结合贵州省卫健委最新数据指出:“全省三级医院呼吸专科护士缺口超千余人,具备重症监护、呼吸内镜等专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尤为紧缺。”通过对比自己2018年实习期与2023年华西医院进修期的技能清单,他直观展现了“基础护理—专科精进—教学创新”职业进阶路径。
在实操互动环节,刘季蓉邀请学生上台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模拟操作。“进针角度再调整5度”“注意观察回血速度”,他一边指导一边讲解贵州省职工医院“十佳护士”的评判标准。2023级学生王同学感慨:“学长把临床经验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论,让我们对技能提升有了全新认知。”
"七年前我在台下聆听前辈分享,今天能以主讲人身份回到母校,真切感受到职业教育赋予人生的无限可能。"分享会尾声,刘季蓉带领全体师生重温南丁格尔誓言。在铿锵的宣誓声中,2024级新生陈同学表示:"学长的经历证明,职教学子同样能在时代重任中绽放光彩,这份专业自信将指引我笃定前行。"
刘季蓉作为首批获聘的“校友就业指导师”,将通过定期开展职业认知访谈、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行业前沿建议等方式助力学生成长。活动现场,他还向母校捐赠了珍藏的抗疫工作笔记、技能竞赛备赛手册等实践资料,这些承载临床经验的一手记录将融入护理实训课堂,为实践教学增添真实案例。
学校就业服务中心将以本次分享会为契机,联动各二级学院打造“百名优秀校友进校园”品牌活动,着力构建校友助力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目前正加速推进覆盖全省的校友资源库建设,后续将通过校友导师计划、技能传承工作坊等载体,系统性搭建行业精英与在校生的双向赋能平台。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就业服务模式、精准帮扶困难学生等举措,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学校始终秉持"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办学宗旨,坚持将高质量就业是立校之本,助力每位学子实现自我价值。随着校友资源共享平台的不断完善,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将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让更多像刘季蓉这样的“白衣引路人”脱颖而出,为健康贵州建设输送更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 (杨蓓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