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启新程 匠心育人见实效
在国家深化现代职教体系改革的背景下,贵州工商职业学院近日举办"工匠榜样进校园"系列讲座,首场特邀吉利控股集团金牌讲师张立波以《为了一个美丽的追求》为题,解码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密码"。讲座通过吉利集团三次创业的鲜活案例,将企业实战经验融入职教课堂,为百余名师生呈现了一堂生动的"产业公开课"。
创业故事解码产业逻辑
张立波以吉利创始人李书福拆卸轿车研发的经典案例切入,还原北极花制冷电器厂转型汽车制造的突围之路。从捕捉制冷产业机遇到实现摩托车国产化替代,再到全球化布局智能汽车,吉利的"三次创业"历程被凝练为职业教育视角下的"产业教科书"。现场展示的中国首辆豪华踏板摩托车设计图纸,生动诠释"替代性创新"如何推动企业跻身全球汽车十强,激发学生对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的深刻思考。
实训体系呼应企业需求
讲座中,吉利"人才-技术-资本"三角战略模型与学校工程学院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群建设形成共振。学校依托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通过订单班培养,强化学生产业洞察力与技术创新能力。正如张立波解析吉利新旧生产线对比时所言:"智能制造不是推翻传统,而是用新技术重构竞争力",这与学校引入AI、智能装备等前沿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文化育人厚植职业基因
长达两小时的讲座中,“文化是战略的土壤”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张立波对吉利“奋斗者文化”“问题文化”“对标文化”的深度解读,让学生们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通过举办企业宣讲会、开展企业文化主题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企业氛围,培养职业认同感。此次讲座中吉利的企业文化分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职业精神、团队协作的理解,也为学校的文化育人工作注入新的内涵。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王同学感慨:"这场讲座颠覆了我对传统制造业的认知。吉利转型总踩准技术节点,这启示我们既要精技能,更要懂产业趋势。"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智造升级
作为年度重点工程,"工匠榜样进校园"活动将聚焦新能源、智能装备等领域,联合行业领军企业技术专家共建"产业-教育"知识共享生态。通过校企课程共研、双师型队伍培育、实训基地智能化改造等举措,促进教育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精准培育高技能人才。此次活动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践样本,学校将持续深化"产业需求导向"培养模式改革,为区域产业升级与中国智造输送新生代工匠力量。
编辑 | 杨蓓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