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与闪电,品牌美誉度与市场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太相关了。
深巷尽头的老榕树,在台风季总被闪电劈断枝桠。那些焦黑的伤口会流出琥珀色的树脂,像极了格力工厂流水线上冷凝管渗出的氟利昂。这座城市的人们习惯了把家电品牌当作生活图腾——当海尔的冰箱冰镇着青岛啤酒,美的的电饭煲蒸腾着顺德早茶,格力空调送出的风,曾裹挟着珠海咸涩的海雾,吹拂过三代人的夏天。
直到某个梅雨季节,五金店老板给老客户换滤网时嘀咕:“这压缩机噪音,响得跟老式绿皮火车似的。”墙角的除湿机仍在轰鸣,水珠顺着格栅滴落,在瓷砖上砸出细小的坑洞,仿佛某种缓慢的溃败。
但溃败往往孕育着重构。当90后工程师在松山湖实验室里调试光伏直驱系统,他们调试的不是机器,而是另一种可能性。那些被诟病的笨重外机,正悄然蜕变成屋顶的太阳能矩阵,像青铜器熔铸成光伏板,依然在收集阳光,只是换了个燃烧的姿势。董明珠在有关会上展示的,带来多种可能。
智能家居展厅里,三翼鸟的冰箱正与跑步机对话,小米的扫地机器人学会了识别波斯地毯的花纹。这让我想起珠江口那些跨海大桥,每根钢索都在传递数据流,美的的库卡机械臂与格力的模具车间,正在工业互联网协议下跳着探戈。传统家电企业就像被闪电击中的古树,焦枯处萌发的新芽往往更具生命力:当TCL的印刷OLED屏能卷成茶杯口径,当科沃斯的机器人开始给养老院老人读报,制造早已超越功能,进化成情感的导体。
暮色中经过格力电器总部,楼顶的巨型温度计仍显示着35℃。但玻璃幕墙折射出的,除了夕阳,还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呼吸灯。那些曾经固守空调王座的工程师们,正在储能技术的深水区潜泳,把制冷剂的分子式改写为氢能的化学式。就像老榕树被雷击后,树洞里会长出兰花,工业巨轮的每一次转向,都在海底犁出新的洋流。
或许我们该重新理解“家电”这个词——当海信的激光电视能投射敦煌壁画,当九阳的破壁机开始分析维生素图谱,这些金属与硅基的造物,正在成为人类延伸的感官。格力失去的或许只是某个参数竞赛的奖杯,但整个行业正在赢得的,是重构生活场景的权杖。
台风过境的清晨,老榕树断枝处抽出鹅黄新芽,树脂凝固成剔透的琥珀,里面封存着二十年前的蝉蜕。制造之美的真谛,从来不在于永续称王,而在于像珠江般懂得在入海口重新稀释自己,咸淡水交汇处,正有新的物种在疯长。
机会和变化,是最美丽的。
(文/木本)
e-Mail:lab@enet1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