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国内外环境和政策的双重影响下,出海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据相关数据统计与预测,2021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7.73万亿元,预计未来3年,整个市场将持续目前的增长态势,交易规模或将突破9万亿元。除电商市场外,国产游戏在海外市场持续保持高水准输出。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出海还处在“产品出海”和“产品+品牌出海”这两个阶段之间。随着“品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依赖于线上流量红利、只有线上能力的中国出海企业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这给了品牌商和服务商更多的出海压力。出海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赛道,大品牌集体走出国门,除了华为、小米、OPPO等传统3C数码品牌外,泡泡玛特、元气森林、完美日记、花西子等新消费品牌,都在近两年陆续开启了出海战略,中国企业的出海产品,已经从传统的制造业优势品类拓展到了全部品类。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出海,出海营销的竞争也在快速加剧。如果说过去是跨境出海的黄金时代,只要能够抓住走出去的机遇,便能够获得巨大的营销红利,实现品牌的成功出海,那么今天随着中国企业的集体出海,品牌出海正在走进白银时代,此时考验的更多是出海品牌的战略战术。过去多年,大量跨境商家、跨境品牌通过直接买量的广告投放方式获得了快速增长,但如今,这套“砸”流量的营销方法已经随着买量成本走高而宣告失效。从营销效果数据上,我们能够直观地看出流量广告的式微。谷歌财报显示,从2018年第四季度到2019年第一季度(季度环比),谷歌广告的付费点击下降了9%;另根据Wordstream调研数据,谷歌四分之一的广告账号转化率低于1%。受到全球政治和经济等形势的影响,品牌出海在短期内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这通常会直接反应到营销ROI的短期波动上,也在倒逼品牌寻找更为稳定、持续、长效的营销方式,去对抗外部不确定性。如今,流量成本的上涨实质上是在宣告,流量营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品牌在出海营销策略这件事上,也急需进行一场迭代升级。早期中国公司在进行海外营销时受限于当地的资源整合和执行协调能力,导致在营销活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和预想的结果处于割裂状态,网络广告投放和KOL采买为主的营销方式临时性比较强,缺乏系统性,过去仅靠人力或传统营销工具的营销方式已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出海企业营销需求。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对于想要寻求海外市场的出海企业来说,最难的可能就是本土化融合。一方面,作为中国企业,对外国当地文化了解不如当地企业透彻,在营销策划上可能不太精准;另一方面,在产品营销上的投入和效率还不够高,市场推广相对缓慢。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很对出海营销企业给出了方案,例如,把在国内积累的系统性传播方法论复制到海外进行落地时,借助当地团队将海外当地的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于当地团队更了解本地文化,因此在按照国内的调研、策略、资源配置、落地执行等环节把控会更有节奏、有重点地进行。在这个过程中,由中+本两地团队协同完成,以确保落地效果和进度把控。海外社交媒体营销也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关键一环。以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等为主流的海外社交媒体聚集了主要人群和海量的流量,并具有直达目标受众、易于形成私域流量等优势,国内营销服务商们将海外社交媒体营销、大数据技术、SaaS服务平台相结合,为出海企业带来了低成本、低门槛和使用上的便利。还有以Tik Tok为主的短视频平台,Tik Tok在商业端的“品效合一”功能在国内版本的抖音上发展相对成熟,海外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出海厂商而言,“品效合一”一定是长期追求的目标,也因此国内出现了很多专注Tik Tok平台的出海营销服务商。以游戏和国货美妆为例,腾讯作为头部游戏公司,其大规模的“降本增效”会让市场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大趋势,这对于已经进行过本地化深度耕耘的出海营销服务商来说,会拥有更多机会;国货美妆品牌的大量出海,也让海外市场对中国消费品的认知从早期的“假冒伪劣”逐步转化成“物美价廉”,这意味着这些国货消费品品牌在未来几年将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同样也给了出海营销服务商更多机遇。回归本质,出海的核心始终是产品,驶向海外的企业还需潜心打磨,靠优质产品和创意赢得客户才是生存之道。而出海营销服务商们,要为出海企业有效打通与全球消费者之间的认知通道,建立更立体的、全球的用户画像,助力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