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Clarence Birdseye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快速冷冻机,并于1930年推出了速冻预制菜肴,这项冷冻加工技术让食品保存期的延长效用明显提升。时间来到1953年,美国Swansons公司将烹调的火鸡与其他晚餐常见配菜用铝制托盘包装后售卖,开创了完整预制餐的先河。预制菜就是以农产、畜禽、水产品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洗、切及配制加工等处理,随后采取冷冻或真空等一系列方式进行包装保存,购买后只需简单烹调加热的菜品。由于美国居民饮食习惯较为单一,产品易于标准化,加之美式快餐巨头的疯狂扩张,倒逼食材标准化,半成品菜的发展迎来巨大契机,整体行业保持着每年10%的增速。据统计,2020年美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54亿美元。日本由于人口密度高,超市和便利店随处可见,预制菜包括速冻和冷藏保鲜需求量较大。随着20世纪80年代速冻技术传入日本,预制菜肴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壮大。目前预制菜在日本餐饮市场渗透率高达60%,其中日冷市场份额常年位列第一,市占率在20%—24%波动,2020年日本预制菜市场规模约238.5亿美元。回到国内,其实饮食中使用预制菜肴的传统由来已久。古代人民常常会采取腌制、发酵、干制等传统食品加工工艺处理新鲜食材,制作成为半成品菜肴,北魏年间的《齐民要术》上便有“瘃脯”一词,即现代的腊肉,宋朝时期的《格物粗谈》对“火腿”也有相关记载,这便是早期预制菜肴的雏形。如今的预制菜市场形成则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快餐企业纷纷进驻我国,相关净菜配送加工厂逐渐兴起。2014年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推动着外卖行业的兴起,不同种类的预制菜肴陆续出现。新冠疫情暴发后,消费者对于加工、储存方便食品的需求激增,预制菜肴行业开始摆脱以往供给中央厨房和小型餐饮单位的模式,开始以多样的形式走入千家万户,呈现暴发式增长。目前国内预制菜行业还处于导入期,根据NCBD餐宝典数据,2020年预制菜市场规模达2527亿元,2015—2020年的CAGR为31.19%,2021年预计达到3137亿元,并有望在后续保持快速增长。从渗透率来看,目前我国预制菜的渗透率不足10%,与前文所述的两个国家相比依然有大量潜在空间。同时从另一个方面看,食品加工技术的研发推动着预制菜肴的不断创新,预制菜肴的发展历史也是近代食品加工技术变革的缩影与写照。2022年被誉为预制菜“元年”,传统餐饮企业、速冻食品企业、农牧水产企业等纷纷入局,甚至还吸引了诸如趣店等跨界玩家。而随着兔年春节临近,1月预制菜再次迎来销量高峰。《2023抖音好物年货节》数据报告显示,抖音电商里的年夜饭预制菜提早进入了预订高峰,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8%。预制菜基本实现了从餐桌“配角”走向“主力军”的华丽转身。近日“什么值得买”发布的年货趋势报告则显示,该平台预制菜GMV(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390.4%,猪肚鸡、佛跳墙、小酥肉成为消费者最爱的三大预制菜,其中猪肚鸡GMV同比增长92.2%。市场扩大的同时,涉足玩家也在增多。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6.4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截至12月底,2022年预制菜相关品牌产品累计已完成31起融资,合计披露融资金额超7亿元。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大量同质化商品的价格战,但长远看预制菜行业实际是一个“比后劲”的行业,拥有自己完整的生产组装工厂,通过高效、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来保证产品的品质、产能和风味研发的综合类食品企业将握有巨大优势。同时,目前预制菜企业生产规模和发展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市场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部分加工商存在为了压低成本使用劣质食材、包装材料不安全,企业规模较小生产不规范,为了追求诱人口感使菜品产生高盐高脂肪等情况。部分菜品存在调味后,产生亚硝酸盐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或者反复烹调或烹饪时间过长、导致食物中的叶酸和维生素B12被高温破坏的情况,使消费者长期食用存在贫血、致癌风险。尤其外卖渠道一度成为预制菜料理包沦陷重灾区。廉价外卖速食包新闻层出不穷,生产过程令人瞠目,各种以次充好的产品经过小作坊后厨美化打包成盒配送到消费者餐桌,在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拉低行业整体信誉度。当下,众多的预制菜品牌看起来琳琅满目,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无论是选择细分品类破局,抑或是深耕口味与供应链,离不开的是以长期运营为目标的坚持。须知,品牌思维就是最好的长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