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今时品牌实验室 思橙
在农耕文明为主脉的中华文化里,陆地和海洋嫁接起古时中国与外国文明的交汇之桥,中外商贸因而兴盛起来。
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这条古老中国连接欧亚的大动脉,无疑促进了东西方之间互通、经贸往来、文化传播以及文明互鉴。
中国的丝绸、美酒、茶叶、瓷器等等去往西方,西方的香料、水晶、玻璃、奇珍异兽等等引进东方,这是东西方文明的双向交汇。
身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那时控制着东来西往的商旅。
在酿酒领域,蒸馏法经“丝绸之路”从阿拉伯传来,到中国西南这座小镇上,便诞生出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的茅台酒。
这瓶酒在66年前因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而香飘世界,66年后,这瓶酒又延续“飞天”这一文化符号,诞生出文化匠作“散花飞天”。
去年12月31日发布上市的贵州茅台酒(散花飞天),引用莫高窟第39窟中的盛唐飞天,一手持莲花花盘,一手拈牡丹花蕾的优雅飘逸之感赋予这款文化佳酿更丰富的传统艺术韵味。
4月26日,贵州茅台酒(散花飞天)全球首场鉴赏会走进敦煌,开启新历程。
今年立夏前夕,茅台在陆上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敦煌举办的这场“飞天探源·吉祥永乐”贵州茅台酒(散花飞天)鉴赏会,让“敦煌飞天”与“茅台飞天”两个享誉世界的文化符号在古丝绸之路上再次“香遇”,也向世界展示出中华文化的魅力。
进入季夏,贵州茅台酒(散花飞天)又将向海而行,寻至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在这里探寻茅台国际化出海之道。
“散花飞天”从敦煌到泉州,循着古丝绸之路的轨迹,重走风沙、海洋凝聚起来的商贸之路,再度连接起两段历史文化坐标,回溯文化源头,也重新打开人与自然、文化、历史之间的时空对话,启航探寻国际化发展的新出口。
泉州,地处东南沿海,海外交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作为世界商埠,其地理位置与身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同为重要,不仅控制东来西往的商旅,也见证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融。
“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岸隔诸蕃国,江通百粤舟”记录下北宋时期的海丝盛况。在那时,食盐、茶叶、瓷器、酒醴、中药、文房四宝等商品已远销越南、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五六十个国家或地区。
繁荣的海贸活动不仅推动泉州社会经济繁荣,也孕育出千年的海洋文化、海丝文化、闽南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给泉州附上一层独特的人文气质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如果说敦煌石窟中的建筑、壁画、彩塑是陆上丝绸之路带来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等外来多元文化结合的艺术体现,那么泉州则是被海洋贸易建立起来的多元文化家园。
在漫长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外来宗教文化在泉州落地生根,并融合共生,成就了“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名。其中,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内24尊形态各异的飞天乐伎在全世界独一无二,“飞天”虽然源自印度,但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符号。
“飞天”的创造投掷着古人飞天梦,是对自由的向往。
在敦煌莫高窟有编号的492个洞窟中,就有270个洞窟绘制了“飞天”,加之榆林窟和东、西千佛洞,敦煌石窟壁画中的“飞天”总数就接近6000身。
1958年,从“飞天”形象中得到灵感,第一款飞天商标诞生,冠以“飞天”之名的茅台酒,带着这个文化符号在世界香飘了66年。
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飞天”艺术,泉州又以多元包容的创新思想,滋生出泉州的“飞天”文化。泉州市的市标正是“飞天迎宾”,形象地向外来游客讲述着泉州悠久灿烂的海丝文化。如今,泉州开元寺现存的几处不同时期的“飞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文化衍变的过程。
茅台携“散花飞天”来到福建泉州,冥冥之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假如把世界各地发现的“飞天”形象串联起来,不难发现一条清晰的传播路径。“飞天”从印度出发,经阿富汗、尼泊尔,越过昆仑山抵达中国西部,在接受中华文化洗礼和艺术再造后,又飞向更远的东方和西方,被世界认同和鉴赏。
贵州茅台酒(散花飞天)重走“丝绸之路”,续写起新的文化芬芳。
可以看到,文化传承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吸收与包容。这契合了“飞天茅台”出口初衷,也是“散花飞天”的文化传承。
文化,是茅台国际化发展道路上的关键之一。泉州“多元共荣”的海丝文化与海洋精神吸引着茅台来到这里寻得国际化出海之道。
我们透过这些“飞天”艺术形象,透过海上丝绸之路背后凝固起来的一段段历史文化,在时间长河里窥见千年前古人的匠人精神和文化共享的发展共识,是对茅台“飞天文化”的深度凝练。
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拥有近百年出海史的茅台,面对新时代的品牌国际化,想要寻得哪些借鉴与启示?或许可以通过7月12日的“海上丝路·长乐致祥”贵州茅台酒(散花飞天)泉州鉴赏会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