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中共南明区委、南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年贵州青年茶人TED论坛上,青年茶人们纷纷登上舞台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理念,勾勒出了一幅青年茶人眼里的茶业图景。
传承与创新,是黔茶打开市场的必然条件
茅台冰淇淋的横空出世,打响了白酒行业占领年轻市场的新赛道,这一经典传统酒业的跨界操作似乎十分跳脱,但是其本质道理却有迹可循。各路品牌争相效仿,试图抢占这一打开年轻人市场机会。
各大品牌清楚,只有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爱上品牌产品,品牌发展才能越来越好。那么茶这一传统又新潮的农产品,如何开辟出年轻人市场?
贵州一家备受关注的新式茶饮品牌——“去茶山”,给出了答案。
创始人刘声健以其创办的“去茶山”品牌为例,强调“原产万物,万物稀奇”的品牌愿景,分享了自2000年以来“去茶山”从一间18平米小店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打破茶饮固有思维,尝试与新事物的结合,同时挖掘贵州本土特色,传播贵州美学,成为贵州新式茶饮代表的品牌发展之路。如今,“去茶山”这杯好喝的水已深深占据一大批青年人的心,成为贵阳打卡的必去之地。
刘声健以“去茶山”的发展案例,强调传承与创新在茶产业的重要性,激发了与会者对贵州茶资源价值的深思,也为贵州茶行业的青年茶人提供了启示。打造贵州茶品牌需充分利用贵州本土文化资源、风土民俗,形成出色的品牌特色,并且发挥贵州干净茶的品质来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与喜爱。
去茶山的成功经验表明,茶产业需要勇于创新,敢于与新事物结合,发掘本土特色,以此打开年轻市场的大门。
茶叶不仅仅是饮品,更是文化表达
创新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牢牢扎根于本土茶文化,挖掘利用好黔茶故事,用文化的力量为茶叶增添一份香气,才是贵州茶产业发展的长久之道。
“保护好文化遗产,贵州茶才有故事可讲,讲的故事才更有底气、更具说服力。”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教育培训办主任王启进讲述着贵州茶发展的“前世今生”,她说,茶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茶叶作为非生活刚需用品,其底子是农业,基因却是文化。只有通过打好贵州茶文化的宣传牌,才能擦亮贵州茶品牌。从产品包装、文创设计、新茶饮开发出发,在传播渠道、传播方式方面注入新活力,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积极传播黔茶文化,在黔茶发展过程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流量密码”,从而得到更多消费者关注和喜爱,获得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之间的平衡点,在愈发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
茶美学不能盲目仿古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胡伊然似是苦恼地用“我被正式确诊为茶美学轻度患者”为话题,以由浅入深的方式,为在场嘉宾开展了一次从美学理论角度出发,看待贵州茶发展的专题演讲。借助着美学理论,深刻地揭示着茶文化发展背后的原理,进一步阐明了茶文化现象的产生原因、形成机制、存在价值与导向影响。
“盲目仿古、徒有其表、哗众取宠这三类茶文化异化表现值得警惕。”胡伊然说,从审美场域构建的角度上建议,可以通过构建审美场域打造新茶饮品牌,塑造饮茶风尚,为茶叶消费赋予新内涵;运用美学理论找准新茶饮的定位,让传统茶客接受新茶饮带来的变化,让不饮茶人群乐意接触茶饮,这样的贵州新茶饮发展未来可期。
论坛上,演讲嘉宾们分别从文化、品牌、线上线下销售等多维度、广角度的展开演讲,不仅是一次围绕着新时代贵州茶发展的头脑风暴,更是一个展示着贵州青年茶人精神面貌的窗口,体现出贵州青年茶人澎湃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