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
叫好不叫座,似乎是目前国产数据库整体面临的尴尬局面。
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国产数据库的替代主要集中在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层面,对于核心交易系统的数据库国产化,众多大型金融机构仍心存犹豫。毕竟金融行业一直倡导“无损运维”,业务架构和代码调整以及不同数据库平滑迁移的风险,让这些机构在核心系统替换上不敢贸然行动。
据统计,目前银行核心系统的国产数据库替代率目前约为15%,证券和保险核心系统的替代率不超过20%。
从市场需求看,稳定性是企业和机构在选购时最为在意的因素,核心系统采用多副本的分布式架构基本成为标配。兼容性方面同样是企业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企业完成数据库国产替代需要2-3年的时间,评估和改造难度高,一旦兼容性出现问题,损失重大。同时,更换数据库后,不仅需要考虑服务器、芯片和操作系统的适配性,还要考虑OA、ERP等应用系统的兼容性。
要实现“2027年完成100%国产化替代”的目标,目前看依然道阻且艰,需要甲方与乙方的共同合作,耐心应对过程中的坎坷与挑战,才能确保国产化战略的稳步推进。在这其中,售后服务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售后服务困境
信创数据库在售后服务建设方面始终存在一个悖论:当数据库产品销售不理想时,厂商需要增加销售投入以提升市场表现,然而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研发、售前和销售环节往往优先获得资源,售后服务的投入只能被适度压缩。这种压缩直接导致了服务质量的下降,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无法获得有效的售后支持,进而影响客户口碑,进一步损害产品的市场表现,给研发侧带来更大的压力。
由此,很多中小厂商极易陷入一种服务越差、用户口碑越低、销售越难的恶性循环,使得研发与销售的压力不断增加。
同时,如果原厂的售后团队足够优质、定价合理,客户就会过度依赖原厂服务。从而抑制第三方服务生态的快速发展。这种缺失,导致整个数据库服务生态难以建立,形成了另一个悖论循环。
尽管许多国产数据库厂商尝试通过类似于开源生态的方式发展第三方服务能力,培养技术爱好者,但这种低成本的方式收效甚微。因为只有真正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力,才能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和企业进入这一领域。
要想在售后服务、服务生态、知识库建设以及第三方服务企业支持等方面取得突破,数据库厂商必须加大投入力度。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国产数据库厂商都处于亏损状态,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这不仅是小企业难以独立生存的主要原因,也是整个国产数据库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只有当部分企业通过市场扩张和技术创新实现盈利,才能逐步打破这一悖论循环,推动国产数据库服务生态的健康发展。
(文/楚风)
e-Mail:lab@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