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城市血管”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输送人与物的需求愈发高涨,交通问题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短板”制约项,也涉及民众日常出行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心力,更以其资源消耗和社会碳排放的高占比成为未来减排趋势下的重点领域。
如果将城市运转看作一个有机体运行,那么囊括了道路、轨道、水运、航空运输等系统的路网就如同人身上的血管,它搭载了生存必不可少的交换的需求,而只有通行的空间充裕、运行负荷合理、需求与资源优化配置,有机体才能正常存活。
智慧交通要解决的正是这样的问题,它面向两个层次,一个是人对车的控制,二是车与环境间的协同,两者事实上在交通环境中互为影响,形成一体。智慧交通系统可以理解为一个全面感知信息的天眼,以信息通信技术更好地使人、车、路三者协同,从而保障交通安全,并使交通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更为高效。
要实现这一点,涉及到复杂的环境识别、通信、数据融合、边缘计算、电子控制等流程,是一个系统性互联互通的过程,与目前在交通中常规使用到的地图导航、道路实况查询、视频监控等局部的在线化、互联化相比有本质提升,而做到了对周围的环境的准确判断,事实上也就能指向进一步解放人的体力、脑力,实现自动驾驶。
潜力不断释放
智慧交通所要达成的目标本质上是尽可能快捷、低成本、安全、环保地将人或物运送到目的地,在整个智慧系统的建立中,涉及到管理部门如何通过收集更全面的交通信息,合理地调度交通资源从而减轻交通压力;关切到民众的公共交通出行如何更省时便捷;以及交通工具如何自主运作而减轻人力消耗以及保障安全。
从管理方来看,在顶层设计上,交通运输作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之一,通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指导,在交通网线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之外,鼓励认可了其往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方向。
落实到具体地方省市的行动上,则体现为一系列智慧道路建设的地方标准规范和示范、试点路段,如智能感知设施建设指南、智慧高速建设实施方案等,以及在北京、广州等地进行的自动驾驶车辆试点。
在日常可感的公共交通领域,城市轨道交通和公交系统方面,监控系统、安防系统、信号系统、乘客资讯、自动售检票等方面都走向了信息集成与智能分析,不仅保障了基础设施、技术设备运行过程的安全性,也使得乘客日常出行更加便利。
除此之外,网约车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平台,快速对接供求信息,进一步满足了交通出行的需求,如今已经走向成熟与市场逐步规范的正轨。以及随之而来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出行服务,更是为行业注入了新活力。
在交通工具的升级改良中,近几年最受瞩目的莫过于自动驾驶开始逐步在局部场景落地,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货运、智能配送车、智能清扫车等已经开始在特定区域内面向公众提供服务。
较为突出的,例如百度,其自动驾驶道路测试里程已超过1600万公里,高质量测试覆盖国内外30多个城市,截止2021年7月,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已开放长沙、沧州、北京、广州四个城市。在商业化落地方面较为成功的蘑菇车联,结合不同场景推出了自动驾驶公交车、巡逻车、出租车、清扫车、医疗车、快递车等,在北京顺义、苏州、衡阳等地落地实施,共建智慧交通,为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畅通的生活出行服务。
结语
可以明确的是,智慧交通的建设是全局性、全方位的,并不局限在平台的运营层面,而是涉及到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系统性的组织优化。不仅道路规划要合理,其建设要考虑到能适用于未来网联化、数字化的趋势,逐步对道路设置用以收集基础数据的传感器等也是一项繁杂工程,以及在实现即时的交通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对整体进行全局管控,可以预见其能带来的高效,但考虑推进的安全性,实现的过程却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智慧交通建设是新基建系统中市场空间极大的板块,不仅将创造不可限量的经济利润,也会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变革,带来强大的颠覆性力量。
(文/红山)
e-Mail:lab@enet16.com
TEL:010-6528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