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崂山脚下,在歌尔微电子产业项目建设现场,一台台挖掘机、一个个基坑都在火热施工中,建设者们放弃休息,加班加点赶进度,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快速顺利推进。
歌尔微电子产业数字化技术项目是集成式智能传感器,主要从事智能传感器和微系统模组产品的研发与制造。歌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将培养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吸引和集聚大批芯片及产品封装测试企业,促进辖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化进程,助推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最大、人才最密集区域。
歌尔仅是青岛国际创新园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实例。这个由崂山区政府和青岛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运营的园区里,一批批数字场景正在加速落地,这些大项目展现出较强的带动作用和集群效应,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撬动着高质量发展引擎。
图为歌尔科研人员正在青岛市先进封装测试中心工作。受访者提供
“数字化转型”转出亮眼成绩单
近日,山东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评估结果显示,青岛国际创新园晋级省级示范数字经济园区(试点)。
总占地约285亩,总建筑面积约92万平方米的青岛国际创新园捷报频传,《数字青岛2021年行动方案》提出,加快青岛国际创新园等6个数字经济试点园区建设,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产业规模化发展。
青岛国际创新园是崂山区“三创一园一社区”创新创业载体和青岛市高端服务业“十个千万平方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的核心载体。崂山区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科技局局长赵敏告诉记者,青岛国际创新园聚焦崂山区重点发展的智慧产业、智能制造、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虚拟现实以及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6+1”产业,全力打造青岛市新兴产业发展高地与数字经济发展核心区。
青岛国际创新园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融合型数字产业、以智慧服务为核心的服务型数字产业在园区发展迅速,传统产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正加快步伐并已探索出新模式。同时,深化数字型治理,将数字技术融入政府服务、民生服务与配套服务,有效推进园区智慧话与数字化转型,在教育、医疗、商贸、环保等细分领域集聚了一批深耕服务型数字产业领域的科技型企业,为山东数字园区建设提供青岛样本。
数字最有说服力。青岛国际创新园通过积极布局资源型数字经济与技术型数字经济,加速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实现年产业营收规模约30亿元。目前已入驻中科曙光、NEC等数字经济相关企业200余家,有效发明专利数162项,园区研发投入达到12.5%,吸纳从业人员超10000人,年实现税收超过3亿元。
数字经济园区的创新“密码”
AI+城市管理、AI+工业互联网、AI+商业等不同领域的110余种解决方案,集AI成果展示、技术推广、合作洽谈、投资交易等功能为一体,为推动AI产业发展提供了展示和对接平台……走进青岛国际创新园智慧产业大厦(G座)一层,穿过人工智能“时光”隧道,顶天而立的一棵“崂山产业生态树”将企业信息与体感互动相融合,展示着青岛国际创新园在人工智能、科技科研、金融服务、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资源与优势。
“十四五”开新局,创新被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园区而言,创新同样是核心和灵魂。崂山区委书记孙海生表示,园区的竞争力说到底是创新力,青岛国际创新园着力抓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第一动力”,探索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优质生态,加快构建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创新创业生态,打造青岛市乃至山东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创新要有“载体”。目前,青岛国际创新园打造了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智慧产业园、千山高创园等众创空间与孵化器,建成园区多功能中心、公共资源服务中心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立落地企业一体化服务平台和数据库,全方位提升园区载体空间承载力,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升园区吸引力。
对此,上海矽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兴仁深有感触:一次崂山区的考察,让深耕芯片研发行业多年的李兴仁一眼就相中了青岛国际创新园,并将公司的研发总部搬到这里。李兴仁说,他是被这里的创新环境与产业集群吸引来的。
创新要有“支撑”。赵敏介绍,青岛国际创新园有4个支撑系,即“高校系、央企系、中科系、国际系”。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等4所高校和中科院生物能源研究所等22家科研院所和实验室,青岛国际创新园建立“企业牵头、政府引导、高校院所共建”的创新联合体,引进培育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中科院兰化所青岛研发中心、北航青岛研究院等9家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产业创新服务平台22个;集聚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6家;山东能源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研发机构落户崂山区。“这些创新力量,为创新园 ‘十四五’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赵敏说。
图为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漂浮式测风激光雷达。受访者提供
创新要有“体系”。青岛国际创新园就是把科技体制与成果转化体系、金融体系、行政体制等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围绕“一楼一产业”“一楼一园区”的产业布局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IT企业、电商企业、金融及其他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打造科技创新的“强心脏”。
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青岛国际创新园探索建立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硬核“资本链条”。赵敏介绍,目前,规模5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撬动作用凸显,区内注册基金总规模达700余亿元;崂山区上市企业达到13家,其中,创新园6家企业入选山东省首批“50家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培育库”,占全省比例超过1/10。
创新在青岛国际创新园产生了“鲶鱼效应”。已入驻园区的企业与创业团队近200家,形成了“初创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并举发展的良好局面。
“数”时代核心技术的应用场景
作为已入驻青岛国际创新园的优秀企业之一,中科曙光提供的高性能服务器,为整个“城市云脑”项目提供了稳定有效的数据支持。顾名思义,“城市云脑”就是让城市像人一样思考,为城市运行提供精细化服务。
“城市云脑”项目体现了AI应用在助力城市现代化治理方面所做出的一种探索。中科曙光研发人员告诉记者,核心技术的发展方向不会脱离实际的应用需求。从5G网络到智慧交通,从智慧园区到智慧商场,大数据的应用已经覆盖到了城市中的方方面面,未来将真正实现智慧管理、智能管理,即时迸发的海量数据需要后台计算机时刻不停地进行大量运算。
由崂山区政府联合相关企业、高校院所打造的高水平、专业化工业互联网产业服务平台,中科金通工业互联网创新工场采用无轨道、模块化设计,融合云计算、工业机器人、等工业4.0全部技术,搭建了一条世界先进的智能工厂示范线,设有科技孵化、人才育成、综合运营、金融投资、知识产权交易五大核心能力板块,致力于打造全国第一所中欧工业4.0产业学院以及建设全国第一家以集成商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区。
中科金通工业互联网创新工场仅是青岛国际创新园“数字技术+实体经济”的一个实例。青岛国际创新园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工业互联网、自动化生产线、智能装备、智能家居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技术型数字经济发展、融合型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亮点案例。
中科曙光视频智能分析预警SAI、博云视觉公司视觉特征编码等大项目的落地;虚拟现实产业围绕“硬件—软件—内容—应用”产业链,实现“技术+产品+服务+场景”多位协同发展,形成最强的产业创新能力与最完整的产业链。海尔COSMOPlat获批全国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平台注册用户3亿,聚合企业380多万家,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平台……紧盯数字科技示范应用于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青岛国际创新园以青岛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与智能化升级为契机,加速布局融合型数字经济与服务型数字经济,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年产业营收规模突破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