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通栏.png

关闭
搜索
|

365.png

App花式“求借钱”套路有多深
来源: 网络 ·  编辑: 李小孟 ·  2021-04-30

当下各种热门的App,从外卖到出行,从视频到办公,尽管功能各异,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都能贷款。App抢着借钱给你的背后,一方面容易出现过度收集、滥用客户信息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诱导年轻人超前消费、过度借贷的风险。

 

诚如媒体报道的那样,开通借款功能,就送VIP会员;点张优惠券,就会跳转到授信贷款页面……这些的确给人们贷款消费提供了便利。和传统贷款渠道相比,基于App的贷款往往“门槛低、审核简单、放款快”,吸引了不少年轻用户。

 

但是,App花式放贷的背后也不乏各种让人防不胜防的套路,例如,大量索取个人信息;以“送礼品”“送会员”等小恩小惠,诱导用户贷款;看似一天几角钱,实则年化利率突破20%。这轻则会让用户的个人信息面临被泄露的风险,重则因还不起贷款影响个人征信甚至吃官司。

 

对于App放贷行为,用户不能盲从盲信,而应加强防范。比如,所谓的“零利息”并不等于零成本,往往还有“服务费”“手续费”;“千元利息低至XX”不过是有推广需求的App的惯常伎俩。即便有贷款需求,用户也应从正规渠道贷款,而不能头脑发热,为了消费一时爽随意选择App贷款。

 

对于这些App有必要强化金融监管。事实上,针对互联网平台花式诱导贷款行为,已经引起监管部门重视。2020年11月,中国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就是在为网络小额贷款“立规”。此外,部分信贷资金甚至违规流入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对此相关职能部门也有必要强化举措完善监管。

 

整治App花式放贷行为还应通过行业自律,净化市场环境。应认识到,我国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品质型消费过渡,消费金融市场空间巨大。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都在向消费金融领域发力。规范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既离不开行之有效的市场监管,也离不开行业自身持续强化自律。这就需要建立行业规范,强化行业自律,恪守正确的信贷理念,依法依规行事。

 

此外,手机的应用商店和各大网站也有必要负起责任,对于投诉多、口碑差的App不妨给予惩治或者下架处理,避免给不靠谱的App提供广告平台。

绿色.jpg

品牌推广

公益节.jpg

品牌推广

科创节.jpg

品牌推广

ab6b4cd3961517dcbd39161275e91a07.png

品牌展播查询

品牌展播查询.png

微信小商店

微信小商店

微信视频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