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以载道,文以化人。9月10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茅台集团和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酒文化大会暨2025“中国酒文化月”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启动。特邀嘉宾、酒类企业代表、酒文化研究机构和省、市级行业协会代表等齐聚林城,探讨中国酒文化的基本原理,丰富“中国酒文化学”的理论建设,共话中国酒文化的初心,推动中国酒业走向更加精彩、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川省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四川省酒业协会首席顾问王少雄,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甘肃省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原理事长张柏,知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多院校兼职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金正昆等嘉宾出席大会。习酒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地强等酒类企业代表,酒文化研究机构和省市级行业协会代表等出席大会。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高山,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贵超,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任志宏出席大会。大会由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主持。
作为国家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酒业肩负着“以文兴业、以文强企、以文立酒、以文化人”,建设“中国酒业新文化”的新时代责任与使命。当前,中国酒业正处于从“企业文化时代”迈向“产业文化时代”的关键转型期。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中国酒文化学是中国酒行业的必修课,应该怎么建设中国酒业新文化、建设什么样的中国酒业新文化,是中国酒行业的必答题。
宋书玉作主题演讲
大会主题演讲环节,宋书玉围绕酒学篇,以《中国酒文化学的基本形态》为题作演讲,深刻剖析了中国酒文化的现实问题和中国酒文化学的基本原理,并对中国酒文化的未来走向提出了顶层设计。他表示,中国酒业进入新世纪以来,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调整,产能、销量、价格、需求都正在发生变化。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消费场景、消费群体多元需求也正在发生变化,其中调整的核心因素就是中国酒文化。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民族所创造、传承、选择、整合的饮酒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系统组成,中国酒文化的底层逻辑是集体和谐主义,是群饮文化。中国酒文化的群饮文化可以概括为“感恩互敬、分享表达、利他为主、兼顾悦己”。他认为,一切问题,都是文化问题。思考一切重要问题,都需要从文化的视角切入;解决一切重要问题,都需要选择从文化入手。文化的本质,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时至今日,产业和企业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做到“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文化自新、文化自信”;中国酒文化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系统总结中国酒文化的传统价值,客观分析当今“双文化结构”的相互作用,以及传承、选择、整合、创造的规律。研究中国酒文化的“新质酒文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酒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王少雄作主题演讲
王少雄围绕哲学篇,以《中国酒文化的内生逻辑与中国人饮酒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哲学思考》为题,从中国人的饮酒观念和行为习惯入手,为大家深刻分析了中国酒文化的内生逻辑和哲学思考。他表示,中国酒文化所蕴含的古老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光的“活态”哲学,正沿着“传承、转化、赋能”的清晰路径,为现代人的饮酒观念和行为习惯提供深刻的价值指引与文化熏陶。随着中国酒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人的饮酒观念和行为习惯必将超越饮酒行为的物理范畴,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提供持续的精神滋养与正向赋能。
连辑作主题演讲
连辑围绕价值学篇,以《彰显酒的精神属性》为题,以独特的视角,精准的剖析,为行业破局、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他表示,历史上中国的酒主要出现在精神性场景,酒一开始就被定义为文化类的精神性产品。酒的价值成长三要素中,文化是核心成长要素,酒的核心价值就是它的文化价值。中国酒消费面广量大,这和中国是文化古国、文化大国,文化精神性的需求长盛不衰有直接的关系。在当今精神消费的时代,酒的价值大小取决于文化价值,文化软实力正成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抓酒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正当其时。
张柏作主题演讲
张柏围绕博物馆学篇,以《博物馆:酒文化传承与展示的“时空殿堂”》为题,从博物馆对酒文化物质载体的系统性保存、多元维度的沉浸式展示、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三个层面,阐述了其作为“时空殿堂”的文化属性与现实意义。他表示,博物馆以“时空整合者”的角色,不仅让酒文化得以跨越历史、连接地域,更让大众在“触摸历史、体验文化”中,实现对酒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需进一步发挥“时空殿堂”的功能,通过数字化技术等手段,让酒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金正昆作主题演讲
金正昆围绕礼学篇,以《酒礼仪: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为题,展开了一场深入浅出、贯通中西的精彩演讲。他结合自身深厚的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战经验,系统阐述了酒在古今中外社会交往中的多重功能与文化意义,并针对新时代语境下的酒礼行为,提出了兼具传承性与现代性的酒礼逻辑,为大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酒礼指导。他表示,酒不仅是饮食的一部分,更是礼的载体、情的媒介,具有成礼、合欢、表达敬意与维系关系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在包容与自信中重构酒礼文化,让它成为沟通人际、彰显风尚的优雅纽带。
“赤水河酒道”专题论坛
“赤水河酒道”专题论坛环节,山东省公益慈善研究会会长、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李平生,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诗人、散文家、书法家雷平阳,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安徽省文联主席、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诗人陈先发,深圳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王立新,分别从自身专业出发,围绕以酒成礼的仪式之尊、以酒养老的敬爱之孝、以酒成欢的友朋之谊和以酒载道的人文之理等方面,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对“中国酒文化的初心”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揭示了酒文化在礼、孝、谊、道中的深厚内涵,更昭示出其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核,这正是中国酒文化永不褪色的初心与温度。
张德芹作主题演讲
张德芹以《回归初心,共塑中国酒文化的时代价值》为题作“年度演讲”。他认为,当前,中国酒行业正面临一次深刻的“时代性跨越”,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变化挑战,是需要行业共同回答的时代性课题。唯有回归“以酒成礼、以酒养老、以酒成欢”的初心,才能筑牢价值根基,走出中国酒业顺应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既要从“初心”中赓续文化根脉、弘扬文化精髓,让中国酒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要从中萃取时代价值,深入挖掘新时代、新形势下酒文化的“人文价值、商业价值、社会价值”,推动中国酒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凝聚中国白酒跨越时代的强劲动力。
张德芹认为,一要回归“以酒成礼”初心,以一瓶美酒承载尊重、传递敬意,创新礼仪文化的表达方式。酒是中华民族“礼仪”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天,中国白酒依然是消费者表达“感恩”和“礼敬”的重要媒介,要共同传承和弘扬好“以酒成礼”的文化内核,让中国白酒传承优秀的民族文明之一的礼仪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二要回归“以酒养老”初心,以一瓶美酒传递孝心、温暖亲情,厚植孝道文化的情感寄托。“以酒养老”的文化内核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传承,是晚辈对长辈岁月辛劳的感恩,也是家庭生活中最温暖的情感纽带。要共同传承和弘扬好“以酒养老”的文化内核,让这份孝道文化不断续写新的温暖故事。三要回归“以酒成欢”初心,以一瓶美酒共享美好、共创价值,成为美好生活的生动见证。“把酒言欢、共叙情长”,对含蓄内敛的中国人而言,美酒是表达情感、联结情谊的独特载体。今天,这瓶美酒依然是消费者“共享美好生活方式”的生动见证,要共同传承和弘扬好“以酒成欢”的文化内核,找到“共享”与“共创”的价值初心。
张德芹表示,文化是中国白酒生存发展的血脉灵魂,在行业面临深刻调整和变化的当下,更要以“传承者”的敬畏之心守护文化根脉,以“参与者”的积极姿态投身创新实践,以“同行者”的开放胸怀凝聚合作力量,共同应对挑战、把握机遇,书写中国酒业发展的时代新篇。
“年度工程”启动环节,举行了《中国酒业“十五五”新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启动仪式、2025“中国酒文化月”启动仪式,正式启动《中国酒业“十五五”新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工作,确定2025年九月为第四个“中国酒文化月”。届时,将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集中开展文化传播,与广大消费者进行广泛互动和深度交流,打造中国酒文化的年度盛事,为中国酒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会前,领导嘉宾还一同参观了“道以酒成 人以心立”酒文化主题展陈,通过酒以成礼、酒以养老、酒以成欢、四海共饮四大板块内容的展示,深切感受中国酒文化中所蕴含的敬天惜物、尊老爱幼、重礼好客、崇尚和谐的精神内核,以及中国酒文化承礼敬之仪、养老之孝、成欢之谊持续焕发的生机。
酒商代表、媒体代表,茅台集团有关子公司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参加。
来源:茅台融媒体中心
文/图:张映芳 马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