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黄金期
当前,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工业软件已从单点工具走向系统赋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着我国制造业的格局,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随着工业互联网被连续八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明确要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技术层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报告(2025)》显示,工业软件正从“软件定义”加快OT技术变革,推动软硬解耦、云化控制、云边端协同等模式创新。功能体系超前布局,已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超6.4万个,培育49家“双跨”平台,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套),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化建设提速,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汇聚41万余家企业、2.2亿余种工业基础产品。
同时,工业软件的实施架构也在向全局融通转变,应用场景由业务驱动向价值内生转变,改造对象从企业转型向全链集成转变。
在具体实践中,工业软件已深入工程设计、施工、运维各环节,通过AI算法可以自动生成符合要求的设计方案,通过AI辅助建模将手绘草图快速转换为精确的3D模型参数,利用AI视觉技术对生产线上产品进行实时分析,自动识别缺陷,替代传统的人工目检。
AI驱动下的转型与升级
工业软件正迎来以“AI+”为主导的深刻变革。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深化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增强工业系统的智能感知与决策执行能力。这为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的双向赋能指明了方向。
未来,工业软件将不再是简单的工具集合,而是演进为具备自主学习、推理和决策能力的智能系统。大模型技术将推动工业软件从“规则驱动”向“知识驱动”转变,实现生产排程的自动生成、智能问答辅助决策、异常根因分析以及报表自动生成与解读等高级功能。
技术架构也将向端边云协同方向演进,工业软件将加快推动端边云协同的新工控体系、大小模型协同的新工业智能、多网融合与算控网一体的新工业网络等创新突破。这种架构变革将使工业软件更好地支持分布式计算和智能决策,实现云边端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制造业对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苛刻要求。
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导向下,我国工业软件将更加注重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生态建设。以BIMBase等自主知识产权平台为基座,持续强基础、搭平台、建生态,携手合作伙伴在建筑、电力、交通、工业等领域推动应用落地,共同构建自主工业软件生态体系。
结语
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已经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未来,随着“工程软件+AI”模式的深入推进,在以大模型和生成式AI技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浪潮下,工业人工智能发展是工业互联网发展演进的核心方向。同时,工业互联网也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数据资源沉淀,为场景打造和模型研发创造条件,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载体。
(文/星魂)
e-Mail:lab@enet16.com





